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护理安全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无菌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确保新生儿得到安全的护理照顾,同时还能够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安全质量评分。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新生儿;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新生儿无法进行语言表达,身体功能与免疫力发育不完善,同时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没有家长陪护,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从而对新生儿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1]。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关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为新生儿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加强对新生儿的保护[2]。传统的护理模式无法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临床中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接受加强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新生儿全方位的护理照顾[3]。本文旨在探讨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日龄0~28 d,平均(14.5±0.9)d;体重3.2~5.1 kg,平均(3.7±0.2)kg。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日龄0~28 d,平均(14.9±1.1)d;体重3.2~5.2 kg,平均(3.8±0.3)kg。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新生儿均在本院出生;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不具有依从性与配合性者;存在先天性畸形情况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排便、排尿次数,排泄物的量与性状情况;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正确喂养;对新生儿的腹部实施按摩,促进胃肠正常蠕动;若新生儿存在脐部渗血或有异味,及时使用酒精棉签对脐部进行擦拭消毒;此外,适当对新生儿进行抚触。

试验组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管理模式。(1)不安全因素分析: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不熟练,因而无法有效地为新生儿提供安全的护理,降低了护理质量;护士长不能对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加,进而无法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工作效率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大;需要对药物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疏忽,不能严格按照正确剂量与方式为新生儿用药,较大程度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会加重病情;科室内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无章可循,并且无法有效地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护士长无法依据相关制度内容考核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部分护理人员不能在夜间对新生儿进行巡视,无法明确新生儿在夜间出现的情况,进而无法实施良好的护理,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由于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问题;新生儿的各项身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免疫力较低,易被病原菌侵袭,同时由于新生儿身体情况变化较快,使得临床护理执行难度增加。(2)护理方式:a.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对护理人员实施严格的培训,包括实践操作与沟通交流技能。此外,加强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培训,预知新生儿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b.采取合理排班制度,护士长需要制定好排班制度,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能获得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升工作效率。c.加强用药管理,护士长需要邀请医药专家加强培养护理人员药学知识,使其明确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与方式,并告知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用药,确保新生儿能获得正确的药物治疗方式。d.加强对新生儿的夜间巡视,护理人员需要在夜间定时对新生儿进行巡视,明确新生儿夜间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加强对新生儿的保护。e.加强护理管理,护士长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对不合理之处进行纠正,确保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均正确。f.提升无菌操作意识,护士长告知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实施护理照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防止发生院内感染。g.制定完善的新生儿诊疗室及病房管理制度,在实际的查房与护理工作中告知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制度实施操作,降低甚至避免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同时,护士长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严格执行,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护理长需要不定期进行跟踪监督,以明确护理人员的执行情况。根据科室执行情况,护士长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技能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护理人员,对不合理之处进行纠正指导。h.规范护理流程,护士长需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将每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当发生不良事件时能及时追责到人。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医护纠纷、腕带脱落、皮肤伤害、院内感染。(2)观察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由护士长自制问卷进行评价调查,满分为100分,a.满意:患者完全接受护理方案,评分≥90分;b.基本满意:患者基本接受护理方案,评分60~89分;c.不满意:患者无法接受护理方案,评分<60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观察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4)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家长发放自制问卷,指导自行填写,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无菌操作,每项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安全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4.71±1.45)d,对照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7.36±1.82)d。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3;P=0.000)。

两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无菌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人员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比较

讨论

新生儿娩出后,由于无法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外界环境,加之其免疫力均较弱,较易发生疾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因而及时有效的护理管理必不可少[4,5]。常规的护理模式中,工作重点是翻身、饮食,临床实践显示,该护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对新生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照顾,进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6,7]。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不安全与不确定因素,因此对护理人员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为有效地对新生儿实施护理照顾,需要对不安全与不确定因素予以综合分析,以明确相应的护理问题,予以针对性的解决,确保各项护理工作顺利进行[8]。依据本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无菌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配置、用药、护理管理方面、夜间巡视因素是不安全因素,对此应制定加强护理管理方案,包括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采取合理排班制度、加强用药管理、对新生儿进行夜间巡视、护理管理,及提升无菌操作意识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护理人员的各项技能获得显著提升,进而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提升新生儿的健康水平[9]。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示此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确保新生儿得到安全的护理照顾,还能够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安全质量评分。


参考文献

[1]李磊,孙维熊梦玉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不安全因素分析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 12(16):185-187.

[2]叶传剧苏芳.人文关怀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 19(20):137-138.

[3]郭少霞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37-2439.

[4]印娟,陶亚琴,江敏,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1):1937-1940.

[5]杨正旭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助产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 ,36(32):164-165.

[6]余碧仪,王玉玲,谭俊杰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 18(30):75-77.

[7]周艳,陈燕霞,谭玉琼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皮肤管理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2 ,8(5):686 -689.

[8]冯晓英,唐致璞唐建明等.早期预警评分表在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 ,40(3)-:149-151.

[9]郭少霞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37-2439.

在线客服